環顧世界各國民主國家均以勞動人權作為發展的重要指標,我國在落實勞動人權發展的進程上亦是不遺餘力,勞工局與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社團法人臺中律師公會、社團法人彰化律師公會、本市六大總工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及東海大學法律學院合作辦理,於109年6月15日假東海大學人文大樓茂榜廳特別舉辦109年中台灣勞動人權與法令學術研討會,並以「非典型勞動模式及集體勞動權利之保障」為主題,期待經由各方的充分交流、意見溝通與理性對話,重新省視及思考我國勞動法制實務上的困境。
本次研討會與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台中律師公會、彰化律師公會及東海大學合辦,邀請勞、資、政、學者,經由各方的充分交流、意見溝通與理性對話,以研議勞動人權的重要議題。
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前勞動部政務次長劉士豪進行專題演講,題目為「非典型勞動者權益保障」,而下午場次進行學術論文發表,主題分別為「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與救濟程序」、「零工經濟之外國立法案例」、「工作時間認定標準與實務及檢討」及「各國於合法罷工之界定與行使程序-以美、德、法為例」,並分別邀請僑光科技大學法律系翁志宗教授、臺中律師公會理事長楊銷樺律師、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馬財專教授以及東海大學法律學院院長林更盛教授來擔任與談人並分享交流經驗,全場聚焦現行熱門之非典型勞動模式及集體勞動關係等勞動法重要議題,以作為未來本市勞動政策之擬訂或實踐之參考。
近年來非典型勞動型態的興起有別於傳統僱傭關係,對於尚未發展成熟之「零工經濟」在我國現況及實務上面臨之難題,不僅是勞動者本身,亦是對於產業的發展、工作安全、環境安全及作業勞動程序上,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挑戰與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於個別勞動關係中之「勞動保護」及「產業彈性」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亦是勞動法學上的難題之一;再者,集體勞動關係中涉及公眾權益之事業是否可以罷工,在保障勞工集體勞動權與兼顧雇主營運下雙方之間權益要如何權衡,實有檢視與討論之必要性,透過專題演講及學術發表方式,經由各方的充分交流、意見溝通與理性對話,重新思考我國勞動人權在勞動法制落實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