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
搶進重點產業! 中市啓動青年就業練功坊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爲促進青年前進重點產業,今年度預計進入17所大學,辦理32場創新重點產業練功坊,包括智慧服務、大數據分析、跨領域人才等主題,開放大四應屆畢業生或畢業2年內校友優先報名參加,並擇優提供後續職場體驗、實習及就業機會,以利青年搶得未來進入重點產業就業的入場券。 勞工局代理局長羅群穆表示,今年度重點產業練功坊,包括智慧服務、大數據分析、跨領域人才、數位化學習、資訊安全、電子電機、工業機械、數位資訊、綠能科技、國際行銷企劃、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共12大主題,均為當前產業發展趨勢,邀請目前任職企業高階主管的畢業校友主講。每場次15人參加,透過小班制模式,促進青年深入瞭解各主題及增進與業界互動。 勞工局指出,練功坊3月份課程,有3月16日「大數據分析在後疫情時代會展行銷的應用」,由圓桌會議顧問公司執行長柯樹人主講;3月23日「數位化學習在兒童福利機構的運用」,由財團法人三之三生命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吳文宗主講;3月24日「小寵物大市場的智慧服務應用」,由台灣寵物發展協會秘書長執行長梅國華主講;3月31日「大數據分析在體育運動行銷的應用」,由中興大學大數據中心教授林長鋆主講。 此外,各場次練功坊後續提供參與青年,有機會參加企業辦理的相關文創活動、會展活動,以及連鎖寵物店、幼兒園或親子餐廳等職場體驗及實習機會,後續活動資訊可至報名網頁查詢 ( https://forms.gle/MW3hsg3HoSw4jebX6 ) 或電洽04-25262934分機346黃小姐。
-
中市整合多項資源 協助街友穩定就業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為協助街友順利就業,整合市府社政、衛政及醫療等多項資源,結合臨時工作津貼、安心即時上工計畫等短期就業方案,並設置「街友就業單一窗口服務」,提供個別化的就業諮詢及職缺媒合,協助街友生活步上正軌,順利重返社會及職場,達到穩定就業,108年至今已提供119位街友就業服務,並成功媒合75人。 勞工局代理局長羅群穆說,就業服務處針對近年來具有街友身分的求職民眾進行就業特性分析,發現部分街友太久未參與勞動市場,造成疏離感、就業職能缺乏而無法順利謀職。為解決這類問題,就業服務處現有設置「街友就業單一窗口服務」,由就業服務員運用個案管理方式,依其就業需求及職涯目標,提供個別化的就業諮詢及職缺媒合等多項服務,並轉介就業諮商及參加成長團體,以重建工作價值觀,增加街友就業信心。 「感謝就業服務員的協助,歷經過去的風雨,現在只要有份工作讓自己安穩生活下去就好!」今年剛滿60歲的街友小鄧(化名)含著眼淚說。小鄧曾長達20年在北部從事公共建設相關工程,後來調派臺中因不適應工作環境離職,卻陸續遭受詐騙及小孩離世的打擊,流落街頭後,經社會局社工轉介到就業服務處,就業服務員運用弱勢勞工生活補助及安置其短期住宿,幫助小鄧找到一份夜間保全工作,迄今已穩定工作3個多月,開啟嶄新的人生道路。 臺中市就業服務處長李美麗指出,現與社會局進行跨局處合作服務方案,定期於每隔一週的週二上午,指派就業服務員至社會局「合作街六號」,提供就業服務駐點及在地工作機會媒合,並將有短期住宿需求的街友,轉介至社會局的街友中繼住宅入住,幫助街友順利達成職場穩定及生活安全。 此外,就業服務處也與街友關懷協會團體及培力商店建立「街友求職我幫您」的轉介服務,歡迎有求職需要者多加利用。街友就業單一窗口服務資訊,請洽詢04-22289111分機36203,或至臺中市就業服務處網站( https://www.eso.taichung.gov.tw/ )查詢。
-
全國首創觀光型「麥子庇護工場」 協助身障者穩定就業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為協助有就業意願身障者進入一般職場,至今已成立7家庇護工場。其中「麥子庇護工場」,是全國首創由觀光工廠成立的庇護工場,至今已8年,從入口開始的鞋類文化導覽、商品製作、DIY教學到賣場銷售等,皆由庇護員工提供服務,顧客年度回訪率超過三分之一,也有2名庇護員工經工場輔導後轉至一般職場穩定就業。 勞工局表示,麥子庇護工場透過開放式場域,使庇護員工在自然環境下,提升人際溝通與適應能力,也針對每個庇護員工的狀態及限制,予以調整工作範圍,例如口語表達佳者從事導覽工作訓練、具備數字概念者訓練貨品盤點,並將場內所有工作內容拆解分析,與一般職場工作項目對應,以縮短庇護員工未來至一般職場就業的適應期。 麥子庇護工場總經理劉虣虣指出,工場的核心理念,就是提供身心障礙者有尊嚴的職場,成為具有適應力的工作者,打破社會對身障者就業的刻板印象。例如輕度智能障礙的澄澄,負重能力不佳,但手功能靈巧,在工場負責商品製作及顧客服務,工場為她量身打造專屬於她的SOP流程及工作檢核方式,在工場就業第五年,成功轉銜至食品廠擔任產線包裝員。 此外,同樣是輕度智能障礙的小芬,併有紅斑性狼瘡,需透過規律生活作息、調整體耐力,工場就服員因應她的限制逐步調整工時,從一開始的每日4小時,慢慢提升至7小時,配合體能訓練與定時醫療追蹤,降低障礙與疾病對其工作的影響,在工場就業第四年,也成功轉至一般企業擔任辦公室清潔員。 勞工局說明,「庇護工場」是為了支持具有就業意願的身障者所成立的模擬職場,透過個別化的輔導策略,結合家庭支持、醫療協助等資源,協助身心障礙者往一般職場邁進。臺中市目前7家庇護工場,營業型態計有「烘焙餐飲」、「清潔服務」、「觀光休閒」及「房屋修繕」等4類,自104年起總計轉銜23位庇護員工至一般職場就業,至今尚有18位仍在職場穩定就業。歡迎社會大眾至「臺中市庇護工場網路商城」( https://www.pcstore.com.tw/taichunglabor )購物,如有庇護工場商品採購問題,可洽勞工局04-22289111分機35400,將有專人服務。
職涯充電站
職涯充電站
勞工好康
勞工好康
-
中市運用缺工就業獎勵 助勞工穩定就業
因應少子化及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產業缺工問題,臺中市政府運用缺工就業獎勵措施協助勞工穩定就業,去年順利協助民眾就業達464人、僱用廠商家數達266家,今年仍持續提供相關獎勵措施,協助有就業意願勞工朋友投入缺工產業。 勞工局代理局長羅群穆表示,為減緩後疫情時代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並提升失業勞工投入被認為相對辛苦的製程產業、照顧服務業、營造產業意願,勞工局運用缺工就業獎勵措施,協助求職者媒合適當職缺,並透過定期追蹤關懷,鼓勵勞工穩定就業,歡迎勞工朋友可至市府各就業服務站辦理求職登記。 「要努力工作才有錢生活,有付出才會有收穫!」是阿雲(化名)的人生座右銘。阿雲為越南人,婚後移居至臺灣成為新住民,她的丈夫因心臟病動手術,為照顧丈夫導致無法穩定工作,家庭生計更為拮据,經由就業服務員細心評估後,建議阿雲參加照顧服務員訓練,結訓後藉由缺工就業獎勵措施媒合至長照機構上班,穩定就業至今已滿2年,她特別感謝市府一路以來的陪伴與協助。 就業服務處長李美麗指出,勞工申請缺工就業獎勵措施,須符合連續失業達30日以上或非自願離職身分,並向臺中市轄下就業服務站辦理求職登記,經就業服務人員就業諮詢、推介符合限定行業職缺並錄取,且連續就業達30日以上即可提出申請,每月核給新臺幣5,000元至7,000元不等的就業獎勵金,申請期間最長可達18個月,最多可領10萬8,000元。 李處長說,為改善產業缺工問題,除協助勞工辦理職缺媒合,就業服務處也積極開發職缺並辦理徵才活動,例如著名避震器製造廠商瑞士商弗克司公司、營造業沅展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業興國橡膠廠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廠商,均與市府合作提供職缺,市府也運用缺工就業獎勵措施,提升新進員工就業穩定度並排除就業障礙,以達成勞雇雙方雙嬴目標。 勞工局指出,勞工朋友如欲瞭解缺工就業獎勵措施,可洽詢臺中市轄區各公立就業服務站台,或到臺中市就業服務處網站( https://www.eso.taichung.gov.tw/ )查詢。
-
中市越、菲、印籍移工免費中文班
為照顧廣大移工朋友,並協助快速融入在臺生活,臺中市政府勞工局持續辦理中文課程,首梯開辦越南、菲律賓及印尼移工中文班。其中越南、菲律賓移工中文班於3月20日起開課,印尼移工中文班則自3月21日起開課,呼籲雇主鼓勵移工參與課程。 勞工局代理局長羅群穆表示,據勞動部今年1月公告的「109年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統計」結果,雇主在管理及運用移工時,無論是產業類或家庭類雇主,雇用移工困擾原因均以「語言溝通困難」所占比例最高,分別為82.3%及71.9%。因此,勞工局已連續5年開辦免費中文課程,課程以貼近生活化的主題,並搭配對話演練等活潑及生動化的教學方式,讓移工能用中文進行簡單對話,工作更加穩定,促進勞資關係和諧,也讓移工工作、生活、旅遊更加便利。 勞工局去年共辦理10場次移工中文班,共有255位學員參訓。來自越南的阮先生表示,透過簡單有趣的課程讓中文變好了,除可增進與同事之間的溝通,讓工作效率變好外,也能交到更多臺灣的好朋友,連出門買東西都更方便了。他說,很希望能有更多的中文課程名額,可讓他們在臺中工作的同事一起參與。 勞工局指出,因應臺中市雇主及移工需求,今年將持續開辦移工中文班,第一梯次將開辦3班,其中越南、菲律賓中文班,在3月20日開課,上課時間為每週六上午11時至下午4時,印尼中文班在3月21日開課,上課時間為每週日上午11時至下午4時。上課地點都在臺中市東協廣場12樓福爾摩沙雲創基地,為期2個月。後續課程及報名資訊可電洽04-22255641陳小姐,或至台灣勞工大聯盟總工會官網( https://www.tflu.org.tw/ )查詢。
政策指南
政策指南
勞動短評
勞動短評
勞動焦點
勞動焦點
-
以懷孕為由解僱員工 雇主最高恐遭罰150萬
臺中市政府近年來受理各項性別工作平等申訴案件,懷孕歧視案件數為第二高,勞工局表示,勞工如遇雇主因勞工懷孕而進行資遣或解僱,可向勞工局提起申訴,另依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如雇主因勞工懷孕而終止契約,可處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勞工若有意回復原職,也可申請勞資爭議調解,維護個人權益。勞工局代理局長羅群穆指出,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1條規定,雇主對受僱者的退休、資遣、離職及解僱,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工作規則、勞動契約或團體協約,不得規定或事先約定受僱者有結婚、懷孕、分娩或育兒等情形時,應離職或留職停薪,也不能作為解僱的理由,因此,雇主不得因勞工懷孕而終止契約。勞工局指出,雇主解僱懷孕員工,除了會讓勞工喪失產檢假、產假及育嬰留職停薪申請等權益,還得擔心待職期間的生活開銷,對勞工影響甚鉅。勞工局呼籲,部分職場爸媽因害怕懷孕、育嬰遭雇主刁難,「想生不敢生」,為促進職場平權、協助友善生育環境,針對違法雇主,除依法開罰外,將持續加強宣導相關法令,讓每個勞工在工作期間放心生育,獲得法令全面保障。此外,勞資雙方如有性別工作平等法相關問題,可電洽專線04-22289111分機35200,或至臺灣大道市政大樓文心樓1樓的新市政服務中心勞工局服務櫃台諮詢,將有專人服務。
-
中市勞動人權論壇登場 聚焦勞權保障
臺中市政府為使企業瞭解社會責任、重視職場健康與安全,與美家人力資源公司3月17日共同舉辦「2021勞動人權論壇」,以「以品牌監督保障人權,是否可能?」和「RBA與常見社會責任驗廠探討」兩大主題,深入聚焦保障勞動權益等相關議題,期盼藉由此次交流互動,共同營造更優質的勞動環境。 勞工局代理局長羅群穆表示,臺中市勞動力人口有141萬9,000人,而全國近71萬名移工中,在臺中市的移工就有10萬4,000多名,是移工人數第二多的縣市。無論本國勞工或移工,與企業經營者因立場不同,難免會遇到勞資爭議或勞動權益議題,希望藉由此次論壇,讓企業了解法令規範及政府各項協助輔導措施,共同努力建構友善勞動環境。 勞工局說明,2004年美國電子業龍頭 IBM、Dell與 HP等全球電子業跨國集團,為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SR),自發性制定RBA(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為電子業或以電子為主要組成部分的行業,及相關供應鏈制定一套規範,以確保工作環境安全、勞工受到尊重,以及商業營運合乎環保與道德操守。 勞工局指出,當日論壇邀請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張正、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國際聯絡人汪英達、美家人力董事長許家畯、德國萊因 TÜV Rheinland 業務開發經理林建志、以及領導力企管公司總經理王聖源,分別為兩大主題擔任專業引言人和與談人。此外,更邀請到法國無國界人力資源組織創辦人RHSF Martine Combemale,透過線上說明如何改善自身與上下游供應鏈的人權,讓企業更加重視勞動人權。
-
企業徵才熱! 中市府連續11日辦光電及精機產業徵才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高達9成5企業在農曆年後有徵才計畫,且平均一家企業將釋出16.7個工作機會,創下7年來新高。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延續企業徵才熱,於3月16至26日舉辦「光電產業及精密機械產業」系列徵才,連續11日接力辦理11場次徵才活動,提供共1,500工作機會。 勞工局代理局長羅群穆表示,臺中企業自去年下半年起便接獲大量國外訂單,用人需求大幅提升,並隨疫情舒緩使今年就業市場更加熱絡;市府也持續提供企業與勞工協助,不但於今年初辦理營造業系列、年後轉職系列徵才釋出超過1,200個職缺,此次「光電產業及精密機械產業系列徵才」更於3月16至26日,連續11天舉辦11場次徵才活動,招募生產技術員、產品設計開發工程師及製造主管等共1,500個就業職缺,促進市民穩定就業。 勞工局表示,此次光電產業系列徵才網羅大立光電、先進光電、今國光學等優質廠商,共計辦理6場次徵才活動,其中先進光電開出薪資最高4萬2千元包裝作業員工作;而精密機械產業系列徵才也不遑多讓,邀集巨大機械、明昌國際、壯佳果股份有限公司等廠商,共計辦理5場次徵才活動,壯佳果股份有限公司薪水更是上看5萬元。 臺中市就業服務處長李美麗補充,今年3月份除有光電產業及精密機械產業系列徵才活動,也於3月27日與中興大學合辦上半年度最大場就業博覽會,總計邀請65家廠商釋出5,500個職缺,3月份便開出逾7,000個工作機會,對求職者是一大利多,各項就業訊息請至臺中市就業服務處官網( https://www.eso.taichung.gov.tw/ )查詢。
-
預防職災 中市勞工局加強混凝土車工安宣導
預拌混凝土車的攪拌筒須隨時保持轉動,以防運載的混凝土太早凝固,運送完後須用水沖洗攪拌筒內部,操作人員一有不慎即可能發生意外,為維護勞工安全,臺中市勞動檢查處今年規劃「職業災害預防宣導會」,提醒業者操作混凝土車須依規設置安全設施,如拌合機、泥水分離設備等,預拌混凝土車入槽作業應加鎖及設置連鎖裝置,減少職災風險。 勞工局代理局長羅群穆表示,根據勞動部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預拌廠發生多起死亡職災,近5年全臺共發生16件重大災害,其中臺中市轄區計有3件,包括預拌混凝土車駕駛清洗車輛時,頭部遭捲入車輛滾桶致死等意外,呼籲預拌廠應提供符合安全衛生規定的相關設備,落實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若不幸發生職災,除追究事業單位行政責任外,雇主也須負起民事及刑事責任。 勞工局表示,預拌混凝土產業是重要的傳統內需產業之一,雖然加工設備已逐漸自動化,但廠內許多重型機具與大型車輛皆可能危害工作者,屬高風險產業,業者應加強自主管理、改善工作環境,確保作業人員安全。 勞工局呼籲,業者應確實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法令規定,設置符合規定的安全設施,各階層作業人員應確實依安全作業程序操作,作業人員在槽內時保管相關機具鑰匙,避免他人誤啟動開關,導致遺憾發生。
-
提升吊掛安全 中市持續強化勞安檢查宣導
臺中市勞動檢查處執行去年度吊掛作業檢查,共有419項缺失,前3名分別為吊具未有防脫落裝置共120項,佔28.6%;未依規定標示荷重或操作方向共105項,佔25%;以及未受訓合格的操作人員與吊掛人員從事吊掛作業共87項,佔20.7%。勞工局表示,將以檢查宣導並進方式,協助業者落實現場自主管理,提高從業人員危害辨識能力。 勞工局代理局長羅群穆表示,吊掛作業屬高風險作業,物體飛落砸傷人員為最常見的災害類型。為防止職業災害發生,今年度除提高檢查場次,加強實施勞動檢查外,也將持續辦理危險性機械及設備作業宣導會,並補助臺中市勞工朋友接受教育訓練取得相關證照的費用。 勞工局呼籲,起吊作業前應加強檢查各機具安全性,起重機每年應依規定實施整體檢查,每月更應檢查各項安全裝置、鋼索、吊鉤等各項構造,定期汰換不良品,如為危險性機械應由代行檢查機構檢查合格才能使用,作業期間更應避免趕工而忽略勞工作業安全,務必做好安全防護設施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保障工作者作業安全。 勞工局強調,企業如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導致職業災害發生,除須支付費用補償罹災勞工外,更面臨新臺幣3萬元至30萬元行政裁罰、司法民事賠償與刑事責任,因此,必須時時刻刻確保人員作業安全,切勿貪圖一時方便,得不償失。